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 ChatGPT 4o AI 圖片生成的能力後( 實測 ChatGPT 4o 超實用全新 AI 圖片:生成正確中文、寫實照片、資訊圖表 ), 我就開始研究,ChatGPT 4o AI 繪圖的功能可以如何融入到我真正的「工作流程」中。 AI 可以畫出更寫實的照片、結合文字的圖表,甚至是替換照片成卡通風格是一回事,但在我的工作流程真的有用嗎?還是只是好玩呢?
Google NotebookLM 是我很常使用 AI 工具之一。可以上傳大量的文件、簡報、網頁、錄音檔、 YouTube 影片作為「我的資料庫」,讓 AI 從我的資料庫中整理、分析、生成各種需要的筆記、報告、說明等等,在工作與學習上都非常有幫助, 而最近 NotebookLM 開始推出一項新功能:「為資料庫畫出一張互動心智圖」,透過心智圖快速理解資料庫中所有內容的重點、邏輯、流程與架構。
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如何「邀請」 AI 一起來陪我閱讀英文原文書的工作流程。為什麼說是「邀請」呢?因為我不是讓 AI 幫忙摘要整本書的內容,也不是讓 AI 去閱讀然後我自己不讀。我認為「閱讀」這件事情還是要自己去讀、去吸收、去消化(延伸閱讀: 如何閱讀一本書?我的深讀、反芻、拆解三步驟 )。所以,邀請的意思是:
ChatGPT 在 2025 年初針對目前最高階的 Pro 版帳戶推出了「 Deep Research 」功能,並在 2025/2/26 宣布將這個功能開放給 ChatGPT Plus、 Teams 版帳戶使用(有每個月使用 10 次的限制,最大上下文容量也和 Pro 版有差異) 。透過「 Deep Research 」,我們將獲得一位具有初階代理人(Agentic)能力的 AI 研究助理,只要指定題目, 他會「全自動」擬定研究計畫、上網搜尋資料、進行摘要統整、撰寫出研究報告。
很久沒有介紹 AI 繪圖 的相關工具,一方面是我的工作以文書為主, AI 生成圖片對我來說是輔助(例如簡報中的配圖、文章中的配圖),另一方面是工具很多,但我自己後來主要使用的無非就是 ChatGPT 內的 DALL-E ,以及 Cnava AI ,其他工具研究得也少。倒是最近常用的 Napkin (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),他生成的不是一般的 AI 繪圖,而是 AI 繪製流程圖,倒是實用。
最近收到幾個讀者的詢問,提到說他們在使用 AI 工具的過程,常常無法幫他們生成有效的報告草稿、簡報大綱,AI 給出的往往是比較膚淺、平庸,甚至充滿錯誤的生成結果?但是,當我回頭仔細詢問他們是怎麼應用 AI 工具的?常常發現很多朋友往往就是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,就希望讓 AI 直接幫我們生成一個理想中的最終內容,而這當然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
如果生成式 AI 不只會針對問題直接文字接龍出答案,而是會:「 先寫好一份研究計畫,接著自動根據計畫去蒐集資料,針對資料進行推理分析,最後把整理出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。 」甚至能夠「 同時摘要數十篇參考資料,並一口氣自動完成3000字以上的文章 」,那這樣是不是在人與 AI 協同合作的過程中, AI 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品質更好、更有效的內容草稿呢?這就是這篇文章想要測試的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。